top of page

[知乎答题] 为什么马来群岛没形成过大一统的国家?

知乎地址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1010529/answer/333110106

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。找了个自己熟悉的话题,不请自来。

把你的问题分成两部分,首先确定两个概念:第一,什么是马来群岛;第二,什么是"大一统的国家"。

广义的马来群岛可理解成整个海岛东南亚地区,包括今天的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文莱以及东帝汶,在历史上的确未曾出现过疆域涵盖整个区域的“国家”。但正如其他回答里所提到的,马来群岛的确出现过室利佛逝、满者伯夷、马六甲、渤泥、苏禄这样的古代王朝,强盛一时,但完全达不到“大一统”的程度,顶多是海上王国(室利佛逝、满者伯夷等)占据沿海地区,农耕王国(如夏连特拉)占据内陆多些。

第二个概念“国家”。除了上面说的古代王国,我猜你真正想表达的是现代民族国家(nation-state)。民族国家是一个西方概念,始于1648年“威斯特伐利亚体系”(Westphalian System)的建立,条约确定了哈布斯堡王朝和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诸侯国无论大小,都对其领土拥有主权,并享有外交自主权。条约签订之后,主权、领土、边界这些概念慢慢得到了广泛的接受,并成为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基础,正所谓国家无论大小,(表面上)一律平等。海岛东南亚直到二战之后才依次获得独立,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,但也没有达到你说的“大一统”。

所以问题来了,既然海岛东南亚国家的居民从广义上说都是某种程度上的“马来人”,为什么他们没有形成大一统的民族国家?

上面的回答里有人推荐James Scott的the art of not being governed。的确好书一本,但跟问题没有太多的关系。Scott主要的论点是在陆地东南亚地区的边缘地区(Zomia,大概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云南省南部),大家可以逃离政治中心的体制束缚,过山高皇帝远的生活。而跟你这个话题更相关的书我推荐Ben Anderson“家喻户晓”的《想象的共同体》(Imagined Communities: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)。书中他提到了印刷资本主义、simultaneity等概念,指出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需要一定“想象”的,更具体地说,人们要有共同的“经历”,才能形成相互间的认同(中国十几亿人你一辈子可能就只认识其中的几千个,但并不妨碍你把这十几亿人都当同胞)。

对于海岛东南亚的几个现代国家来说,最直接的共同经历就是殖民了:

印尼领土继承自荷属东印度殖民地;马来西亚继承了西马的英属马来亚(包括海峡殖民地、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)和东马的沙巴,沙捞越(之前由Brooke家族统治);新加坡和文莱也都是英国殖民地,但因为需要解释好几万字的原因,最终没有进入马来西亚;菲律宾是前西班牙殖民地,名字取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,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成为了美国殖民地;东帝汶是葡萄牙殖民地,一度成为了印尼的一部分,最终于2002年正式独立。

说起来,这几个民族国家在殖民之前都不是“大一统”的实体,许多地方差异明显,并不具备良好的社会粘合(social cement)的基础。比如,看民族、语言、宗教、贸易往来的话,印尼西部的爪哇、苏门答腊跟马来半岛其实更接近,跟印尼东部的巴布亚可以说是天壤之别(巴布亚完全可以被划近大洋洲)。所以,为什么印尼被“想象”成了印尼,马来西亚被“想象”成了马来西亚,而没有组成更合情合理的“爪哇、苏门答腊、马来半岛联合王国”呢?

你会说,因为他们被不同的西方国家殖民了呀!可是,这些国家争取独立的时候不是应该打着“去殖民”的旗号,顺势把不合理的殖民地边界一道废除掉呢?

不是没有人这么想,而是执行起来有很多实际的困难(此处省略若干本博士论文的篇幅),实际上东南亚民族主义兴起的20世纪初,这么想的人不在少数。几个例子:

1.印尼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丹马六甲(Tan Malaka)主张建立一个“大印尼”(Indonesia Raya),涵盖今天印尼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的民族国家。在他的理论著作Madilog: Materialisme, Dialektika, Logika (《唯物主义、辩证法与逻辑》)当中,丹马六甲甚至把菲律宾的民族主义先驱Jose Rizal和Andres Bonifacio都看作是广义的“印尼人”。(参考Guillermo, Ramon. 2017. "Andres Bonifacio: proletarian hero of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". Inter-Asia Cultural Studies. 18 (3): 338-346.)

2. 英属马来亚的第一个马来人政党马青盟(Kesatuan Melayu Muda)一直主张英属马来亚加入荷属东印度的民族独立斗争,建立所谓的大印尼或大马来(Melayu Raya)。英国殖民政府在日本入侵之前把马青盟一锅端,致使其活动有所停滞。二战后,印尼在1945-49年间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,马来左翼的这种主张又有抬头,但始终不是英殖民政府的对手(参考Cheah, Boon Kheng. "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Malaya, 1941-45: Ibrahim Yaacob and the Struggle for Indonesia Raya." Indonesia, no. 28 (1979): 85-120.)

3. 60年代,菲律宾牵头开了一次会议,主张建立一个涵盖马来西亚、印尼和菲律宾的泛马来邦联(Confederation,不是联邦Federation),称之为Ma-phil-indo。但这个提议最后不了了之,主要因为两个原因:a. 马印对抗:印尼的独立是靠跟荷兰对抗流血争取的,马来西亚的独立则是通过与英国协商得到的。苏加诺把马来西亚独立看作是“新殖民主义”,风风火火地提出了“灭了马来西亚”(Ganyang Malaysia)的口号;b.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关于沙巴的主权存在争议(再次省略一篇博士论文的篇幅)。(参考:Sakai, Minako. 2010. "Reviving Malay Connections in Southeast Asia". Regional Minorities and Development in Asia. 121-136.)

最后再加一点:海岛东南亚是个十分多元的地区,社会构成非常复杂。泛马来民族可以一厢情愿地“想象”成为一个“共同体”,你让非马来人(或不认可泛马来概念的人)情何以堪?可以自行脑补新加坡为什么脱离马来西亚,东帝汶为什么脱离印尼,以及时不时闹一下的亚齐、巴布亚。

总结起来就是:不是没有过美好的念想,但现实是骨感而残酷的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