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扯一扯印尼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架构(上)


不知不觉已经在南苏拉威西的农村待了将近两周时间。我整体适应得还不错,虽然生活条件略艰苦,尤其是在与各类蚊虫恶战中还处在绝对的下风,但研究算是慢慢上道了。我的访谈对象大多没有受过太多的正规教育,但我真心觉得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很多。每天一点小进步,让我对现在的生活状况非常满意。

一个小感触:不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,提起印尼政治,学者们说的都是雅加达的腥风血雨,大城市的世事变迁。的确有那么一些不安于谈论政治中心的学者,可他们不是在讨论宗教冲突,就是在说族群政治,再不然就是讲巴布亚、亚齐等地的分离运动。我对先辈及同僚们表示十二万分的敬重,毕竟,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辛勤耕耘,我们才能对印尼有如此多维的认识。但在阅读过瘾之余,我总觉得缺了些什么。我问我自己,什么是印尼“外岛政治”的常态?同仁们所给出的答案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满意。

在我看来,苏拉威西是个研究印尼“外岛政治”的理想实验室:离中心不太近也不太远,民族宗教构成足够多元,对中央政府大多言听计从……苏拉威西的政治有什么特点?总结起来就是没有特点——除了出过哈比比、卡拉这样的政客,基本上不对中央政治产生重要影响。所以苏拉威西就没有研究价值了吗?这也未必。纵然,印尼政治的藏经阁在爪哇,但经文在各地的念法却形形色色。我感兴趣的,正是苏拉威西这些“听话”的歪嘴和尚。

可是在进行深入研究之前,我发现自己其实对很多常识都缺乏基本的了解。比如,印尼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架构。让人倍感心理平衡的是,几次访谈过后,我发现印尼人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,对近年发生的一些变化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于是我萌生了写一篇科普文的想法。我理解的科普,就是纯技术性的描述,不进行任何学术思辨与创新。

从中央到乡镇,印尼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沿袭了荷兰殖民时代的划分方法(其实很多细微的差别,以后可以详述)。省(propinsi)、市/县(kota/kabupaten)、乡镇(kecamatan)分别对应区域Gewesten (gouvernement, residentie),地区Afdelingen (district)和分区Onderafdelingen (onderdistrict):

如果只看乡镇之上,印尼行政区划和中国相比的最大不同在于地、县两级。一般来说,中国的省比印尼的大很多,省和县之间有市(地级)或州相连。而印尼的市与县却是同级的,都处于省之下,乡镇之上。如下表所示,区别应该一目了然。

对我来说,真正有意思的是印尼乡镇以下的行政架构。再次用中国作对比:

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国的区别:

依据城市化程度的高低,中国的行政架构上在乡镇一级进行区分。一般说来,镇的城市化程度较高,乡则相对较低。到了村一级,无论是在传统“农”村,还是在不断出现的城市型新村,行政机构的区别反而变得不那么明显了(除非发生“村委会”到“居委会”或“街道办事处”的质变)。随着近年来城市的迅速扩张,很多地方乡和镇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,名称并不能很准确地反映其实质。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自己户口类型(农业户口或非农业户口)远比村以上的行政单位叫什么更重要。

而在印尼,县与市同级,而县所管辖的乡和镇(kecamatan)却是一回事。即便是所谓的“县城”(ibu kota kabupaten), 其级别也不过是一个镇。真正质的不同在于村一级,即城镇型的kelurahan和乡村型的desa。其区别不仅体现在行政人员的选拔与构成,也体现在行政经费的来源与使用,下层村民组织的关系等方方面面。印尼在1998年后进入改革时期(reformasi), 在民主化与去中心化(decentralization)的大背景下,农村政治结构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,影响深远。

受篇幅限制,我先就此打住。在下一节里,我打算系统地比较一下印尼城镇型农村(kelurahan)与乡村型农村(desa)的异同,并说说kampung, dusun, lingkungan, rukun, tetangga,warga这些词汇背后的故事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